“警民微信群里震个不停,好多热心居民来送祝福。”8月1日,上海市公安局宝山分局高境派出所社区民警马坚贞获评上海市“最美退役军人”,面对新荣誉她直言“感到很意外” ,然而居民们的如潮好评似乎诉说着她的故事“没那么简单”。
曾经是部队通讯兵、军医院护士长的马坚贞,转业后做过10年的户籍窗口民警和8年的社区民警。从警后,她曾荣获过“平安上海建设先进个人”、宝山区“最美退役军人”等称号,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荣获个人嘉奖8次。今年52岁的她,被居民们爱称为“马大姐”。
独特的军人、护士、民警经历,让马大姐和居民们既不乏“共同话题”,还能在遇到社区疑难杂症时有着多元化的“解题思路”。这位“跨界女警”凭着“把居民当亲人”的工作理念,和“群众事不拒绝”的原则,把社区管得井井有条。
美岸栖庭小区是高境派出所辖区最大的社区,由9200位居民、120家商户和配套养老院、护理院组成,每天都会有各种大事小情找到“马大姐”,在这里她工作了8年多。
社区治理“新兵”用“笨办法”诊断社区疑难杂症
“家长里短,锅碗瓢盆。刚进社区的时候其实心里憋了一股劲。”当被问起大型社区平安治理的心得时,马大姐总会提起8年前刚刚转岗做社区民警时的往事。最让她记忆深刻的是,刚进社区时情况不熟,还有居民有事会习惯性地去找上一任社区民警。用马坚贞的话来说,这就像在部队里,战士们不愿意找技术差的护士打针一样,对自己是一种无形鞭策。为此马坚贞用“笨办法”,靠着一双腿、一部手机、一本笔记,把居民事当自家事认真对待,把小区内的疑难杂症单独做成“一事一档”,主动联系相关警种和部门“会诊”,一天不“治愈”就坚决不放手。
今年5月3日深夜天盈资本,居民李女士向马大姐“求助”:楼上的租户“消停”了几年,又开始深夜扰民,让她和孩子都无法安然入睡。对于“复发”的社区“病情”,马大姐在上门之前都会翻阅“历史病例”,发现这户居民曾于三年前就已经妥善解决了噪音扰民纠纷,唯一的变量可能就是租客有了变化。
带着“诊断方向”,马大姐找到房屋租赁公司核实情况:果然,“五一节”期间楼上更换了新租户,老租户把原本铺设在卧室的隔音地垫带走了,导致了这次“旧病复发”。次日,房屋中介立刻补上了新的隔音地垫,并给租赁房屋贴上“静音提示”,一次纠纷就这样在双方不用见面的情况下就得以悄然化解。
巧用“平安绣花针” 焕发社区“自愈”能力
在马大姐看来,把社区里的问题缝缝补补是社区警务的常态,这根“平安绣花针”往往就攥在社区民警的手里。同时,也要依靠居民、相信居民,有时最合适的“良药”就在“患者”自己身上。
去年6月,高二学生小宇与父母激烈争吵后休学。马大姐获悉后并没有着急上门调解,而是先通过小宇的父母和居委干部了解情况。面对学业压力,小宇产生了厌学情绪,随着和父母间争吵愈发激烈,小宇萌生了辍学打工的念头。
经验丰富的马大姐认为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叛逆阶段”十分常见,想要短期内强行扭转往往会适得其反。为此,马大姐对小宇的父母进行“心理按摩”,宽慰他们暂时降低心理预期,给孩子创造弹性空间。另一方面,她积极联系居委会和“平安联盟”为小宇提供社区志愿者工作岗位。在此基础上,马大姐带领高境派出所“社区少年服务队”的青年民警给予小宇“渐进式”关怀,帮助小宇和父母慢慢恢复了相互信任和沟通。最终,小宇在高三回到了课堂,并在高考中取得了600分的好成绩。
马大姐的“绣花针”并不直接缝合矛盾纠纷“伤痕”,而是“因病制方”后充分发挥社会共治优势的“穿针引线”后达到真正“愈合”。
和男生的“叛逆期”不同,初中女生的“心事”让马大姐选择了不同的“治愈”方式。今年上半年,初二女生萌萌面临踏入初三“关键期”的压力,开始紧锁房门拒绝和家长沟通,学习成绩也明显下滑。为此,马大姐从“同学没准时还零花钱”的小事入手,和萌萌说起了“悄悄话”,给了她人际交往的“小建议”,鼓励她多寻求父母的帮助。同时,也鼓励其父母给予孩子关心陪伴,在修复亲子关系后,再进行学习上的引导,最终帮助萌萌打开“心门”。
用“钉子精神”管好“钉子小事”
“早上我爱人买菜回来,差点因为路上的这根凸起的钉子绊倒。”7月1日上午,孙阿姨的求助和一张钉子图片打开了警民微信群的“话匣子”。马大姐第一时间回复询问孙阿姨是否受伤后就着手寻找这根钉子的位置。
放大照片查看周边建筑特征、询问孙阿姨买菜进出线路和踩到钉子的时间。带着有限的线索,马坚贞顶着骄阳开始了走访,最终在174号楼附近的电瓶车充电棚外步道发现了这根露出地面3厘米的螺丝钉。
原来,这是小区电瓶车棚改装时遗留下的,由于靠近路边不容易察觉。这天,买菜回家的孙阿姨为了躲避烈日炙烤,贴着路边树荫回家,加之手上拎着刚买的菜,这才和这根不起眼的钉子“遭遇”。马坚贞立刻联系物业“拔钉子”,为小事流汗奔走的身影就这样印在了居民们的心里,警民微信群一下又热闹了起来。
“一枚钉子,其实不归马警官管,每次看到她瘦小的身躯在社区为琐事奔走,我都觉得有她真好!”居民们除了感谢,还经常拿出巧克力、水蜜桃等“热情投喂”马大姐。
这位“能管闲事”的马大姐究竟为居民们做了些什么“感动事”?面对这一问题,马坚贞回答得很轻松:座机听筒有杂音了帮忙检查一下线路、电视遥控器设置碰乱了我去调一调、楼道堆物挡道了我去提醒整改……
最平凡的小事、最常见到的背影,成了居民们的“小感动”。5800名微信好友,让马大姐成了社区里人人熟知的“大V”,365天有求必应天盈资本,让马大姐成了居民们身边的“亲人”,社区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在8年多的时间碎片中渐渐具象化。橄榄绿、浪花白、藏青蓝,马大姐深爱她每一件制服的颜色,更爱她永葆为人民服务的本色。
广盛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